[发布时间:2025-03-14 12:37:22] [来源:行政审批处] [点击量: ] [关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
1
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202
5
年
3
月
14
日
-202
5
年
3
月
21
日。
电话:
028-80589105
、
80589089
地址:成都市科园南路
88
号
A2
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行政审批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西南油气田威远页岩气田自
213
井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产能建设项目
|
内江隆昌市
、
自贡市富顺县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
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
西南油气田威远页岩气田自
213
井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产能建设项目
位于
内江隆昌市
和自贡市富顺县境内
,属于川渝四川盆地中部大足
—
自贡地区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勘查矿权区
范围
,开采层位为龙马溪组,
气质成分不含硫化氢
。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
包括钻井工程
和
集输工程,建成后新增天然气产能
12.03×10
8
m
3
/a
。
钻井工程主要包括
新建
1
座井场,新增钻井
3
口。井场设置钻井、完井和压裂设备,配套清洁化操作平台
、
泥浆循环系统
、燃烧池、储存池(应急池)、泥浆储备罐区、油水罐区、岩屑堆放场(危废贮存场)
等
,
钻至目的层后,进行固井、压裂和测试放喷求产。新增钻井井型为水平井,井深
5946m
~
6386
m
(
其中水平段长度
1
856
m
~
2
155
m
)
,采用
“
一开
+
二开
+
三开
+
四开
”
井身结构,一开段采用清水钻井液钻进,
二
开
和三
开
段采用水基钻井液钻进,
四
开
段采用油基钻井液钻进。
集输工程主要包括建设
8
座平台井站
(其中新建
4
座、利旧
4
座)
、新建
6
条输气管道、改建脱水站
1
座、新建巡检保障点
1
处
。
各平台井站
均
采用气液分输工艺,
设置采气树、
气液分离器、计量装置、
放空系统等。
输气
管
道总
长约
22.04
km
,设计压力
8.5
MPa
,材质为无缝钢管
。
项目占地面积约
30.5285
hm
2
,其中永久占地约
5.7988hm
2
,临时占地约
24.7297
hm
2
,占地类型主要为
耕地
。
项目总投资约
28666
万
元,其中环保投资约
1836
万元,占总投资的
6.4
%
。
|
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钻井工程
1
.钻前工程污染防治措施
在井场建设阶段,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周边既有设施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通过优化施工布置、控制施工范围、妥善保存表土、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钻井阶段污染防治措施
(
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优先使用网电;柴油发电机采用轻质柴油,燃烧废气经自带的尾气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在钻井过程中,对基础油、油基泥浆、油基岩屑等的暂存和储运采用密闭罐,及时清理储存池浮油等措施,控制和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测试放喷和事故放喷的天然气由专用管线引至燃烧池点火燃烧。
(
2
)水污染防治措施
清水及水基钻井废水回用于钻井液或压裂液配制,压裂返排液收集后优先回用于压裂液配制,不能回用的废水用密闭罐车运至周边回注井回注。洗井废水、方井雨水及井场初期雨水经隔油及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钻井液或压裂液配制。生活污水经环保厕所、隔油池等设施预处理后转运至当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
本项目依托的纳
1
井、寺
47
井、镇
2
井、自
23
井、邓
18
井设计总回注容量和回注规模分别为
692.9
万
m
3
和
1600m
3
/d
,剩余总回注容量和回注规模分别为
542.6
万
m
3
和
970m
3
/d
,可满足本项目压裂返排液(回注总量
6255m
3
、日最大回注量
110m
3
/d
)回注需求。
(
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优先使用网电,选取低噪声设备,采取减振、消声、超标居民点功能置换或临时撤离等措施,控制和减小噪声对周围居民等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
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清水及水基钻井产生的废水基泥浆等钻井固废外运至水泥厂资源化利用;油基岩屑、废矿物油、含矿物油废物等危险废物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置;废包装材料收集后送当地废品回收站处理;生活垃圾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
5
)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采取在一开段使用清水钻井液钻进,二开~三开段使用水基钻井液钻进,设置泥浆循环不落地系统,安装套管阻隔井筒与浅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等措施,控制和减缓项目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将井场内的钻机基础区域、油罐区、燃烧池、发电机房、泥浆循环系统、泥浆储备罐区、清洁化生产操作平台、岩屑堆放场、储存池、隔油池、排酸沟、集酸池等设置为重点防渗区,采取防渗混凝土、防渗膜等防渗措施(渗透系数
≤1.0×10
-10
cm/s
)。设置地下水监控井,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并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确保饮用水安全。
(
6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钻井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为废水泄漏、废油泄漏、井漏和井喷失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通过设置防喷器等井控装置、严格执行井控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柴油罐、储存池等设置围堰,加强污染物储运过程管理,保证废水罐足够的富余容量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环境风险。
(二)采气及集输管线工程
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既有设施处理;站场工艺管道、集输管线试压废水沉淀后用于施工洒水抑尘。通过采取洒水降尘、封闭运输、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生活垃圾依托周边既有设施收集处置。施工废料由施工单位收集后外售废品回收站处置;通过采取加强施工环境管理,涉水工程避开雨季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管沟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部分集气管线穿越龙市河段采用定向钻工艺施工,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等措施,控制和减缓管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各平台井站清管作业、设备检修及事故排放的天然气经
15m
放空管燃烧排放。
(
2
)水污染防治措施
各井站采气废水、检修废水暂存于站场储存池中,通过罐车输送至周边钻井工程回用,无法回用的定期由罐车转运至回注井回注处置。本项目废水依托纳
1
井、寺
47
井、镇
2
井、自
23
井、邓
18
井共
5
个回注井回注处理,其剩余回注容量和回注规模均可满足本项目采气废水(回注总量
5.72
万
m
3
、日最大回注量
156.84m
3
/d
)回注需求。
项目
巡逻保障点
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由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代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
(
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为撬装设备、压缩机、放空管等,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减振、隔声等措施,可实现厂界噪声达标。
(
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平台井站检修废渣、除砂废渣、清管废渣交由水泥厂资源化利用;储存池污泥、废矿物油及含油废物等危险废物收集后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
5
)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将各平台井站井口区域、储存池、工艺装置区等区域设置为重点防渗区,采取抗渗混凝土或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6.0m
,渗透系数
≤1.0×10
-7
cm/s
),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设置地下水跟踪监测井,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并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确保饮用水安全。
(
6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为页岩气泄漏、火灾及爆炸造成的环境污染,废水泄漏导致的事故排放等。项目采取的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①
采取联锁保护措施,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各井口设置井口紧急安全切断阀,发生事故时自动切断泄漏气源。各平台井站设置放空系统、可燃气体检测及报警装置。进出站管线设置截断阀,管道管材采取防腐措施,建立和落实维护保养和巡线检查制度。
②
储存池设置外溢报警器和防渗围堰,防止泄漏废水外溢。
③
加强废水运输的管理,防止运输过程发生事故导致废水泄漏,污染环境;及时转运废水,加强罐车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腐蚀等造成废水泄漏污染环境。
3
.退役期环境保护措施
对不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气井和停止采气进入退役期的气井井口及时进行封堵,井场进行
迹地
生态恢复,建筑垃圾送当地指定的建渣场处置。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
网站首页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专区
- 简 / 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