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 2021-01-11 08:29 来源: 昆明日报]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1年。
伴随着新年钟声响起,全市各经济职能部门、园区、企业纷纷“开战”,在总结2020年成绩的同时,谋划新一年工作任务。“要在去年基础上开拓创新”“要汲取去年经验务求实效”……思绪被拉回2020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随后,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关键词。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交出完美的答卷: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十三五”圆满收官;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一枢纽四中心”蓝图逐渐清晰。
拥有逆势而上的实力,除了具备攻坚克难的决心,科技创新可以说是重要元素。2月聚力疫情防控、7月两大科创中心挂牌运行、8月拉开科技活动周帷幕、9月交出“创新创业活跃度”的昆明答卷……2020年,昆明市科创工作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全市科技系统强主体、兴产业、促转化、谋合作、配资源、创环境,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科创体系,为昆明经济快速恢复、疫情防控取得实效持续加码。
快速响应
科技系统硬核抗疫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2020年2月初,疫情形势严峻,市科技局快速响应。2月4日,市科技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0年度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技防治”专项申报指南,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针对疫情的科研攻关工作。
“这项工作也是昆明市创新项目征集评审方式的一次尝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该项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先行性,结合疫情特殊时期的实际情况,此次专项甄别工作首次探索采取“异地专家网评”方式,邀请行业内知名领军专家担任组长,领衔组建域外专家组,负责甄别技术具有创新性、有成果转化前景和行业先导性的重大专项。同时,结合本地专家意见,确保技术先进性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突出专项向一线医务科技工作者倾斜原则,立足既有时效性、又有全市产业发展长效性的方针,开展专业评审及甄别。不到一个月,2月29日,覆盖了新冠肺炎相关防治技术、设备、平台及临床方法的首批81个项目出炉,支持资金1985万元。
项目支持是第一步,助力复工复产、经济复苏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之年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生产?对此,市科技局倡议全市科技特派员及派出单位精准对接一线需求,最大力度服务“三农”。1周走访20多户农户的秦振坤、在地里取样分析备战春耕的李向楠、手把手传授“土方子”的张树芬……3月开始,一批批科技特派员冲破疫情阻隔,把科技带到田间地头,全市169名科技特派员全部返岗,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资金支持更有力。2月16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的通知》印发,市科技局立即响应,将文件下发到全市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众创空间,加大政策宣传和沟通协调工作力度,积极帮助入孵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初,各园区和孵化器贯彻执行租金减免、企业扶持、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成效显著。其中,云南创新生物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云南唯一民营生物企业专业孵化器,率先对入驻的65家企业减免租金及物业费45万元;大师汇众创空间不仅对15家入驻企业减免租金10.4万元,还划拨专项资金集中采购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免费提供入驻企业使用;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下发《昆明北理工孵化器关于疫情期间对综合服务费用减免的通知》,对在孵企业进行1个月的费用减免。
深入探索
科创氛围日益浓厚
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共建设“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27家;搭建了“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专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平台15个;实现14个县(市)区全覆盖。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全市不断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优化科技体制和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的结果。
2020年以来,昆明市推进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主动融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总体布局。2月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采取“先承诺后补交”方式全程网上办理。这一创新举措减少了办事流程,已在全市推广实施。6月,随着全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照分离”改革落地实施,昆明市发出改革后首张实验动物许可证,首次将审批时限压缩至14个工作日内,极大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此外,建立一系列政策支撑体系,陆续出台《昆明市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云南(昆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办法(试行)》《昆明市重点科技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认定办法》等政策文件,支撑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服务为先的深入探索下,全市科创生态环境焕然一新。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拥有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0家;引进域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34家;培育重点科技服务机构347家;依托17家“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累计跟踪服务成果1759项,促进成果转化957项,成果转化金额58348.15万元。
科创氛围日益浓厚还体现在人才、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培育上。2020年以来,昆明市探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苗圃培育计划、稳增提质计划、领军企业计划和高企人才培养成长计划,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梯队。市科技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67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69%。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4个、省级重点实验培育对象2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形成国家、省、市梯度创新载体体系。
人才培育方面,统筹实施“春城计划”等人才培引机制,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围绕大健康、大数据、大文创等方面,引进3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双百千万”工程,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78名。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市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业务1117件。目前持昆明市核发有效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专家985名,其中A类高端外国专家41名,B类外籍人才810名,C类其他外国人员134名。
精准对接
国际合作硕果累累
2020年,科创中心挂牌运行、金砖国家会议如约举行引起业内关注。
近年来,昆明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奋斗目标,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昆明市围绕产业实际,整合科技研发资源,重点建设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昆明信息及芯片科创中心、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智能制造产业科创中心、新能源产业科创中心和新材料科创中心。2020年,全市分步实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六大科创中心”建设。7月9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为首席科学家的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郝小江为首席科学家的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医疗系统,到对种植等流程实现管理透明化的数字孪生平台,挂牌仪式上,近百类科技成果转化产品一一亮相。同时,10家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发布,为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创新创业新引擎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11月,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2020年度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会议举行,科技界人士齐聚,为昆明科技创新出谋划策。2020年以来,昆明市推动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南亚东南亚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及成果转化,完善“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和提升使用便利度,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有关企业(机构)建立了畅通的合作机制。
目前,国际技术转移展示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开启“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0时代;昆明与万象、暹粒、海阳、曼德勒等城市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城市间科技创新交流互动成效初显;“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国际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600余项,实现国际技术转移超过60项;岁末,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顺利实施,将包含智星一号A星(冠名“昆明一号”卫星)在内的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研发投入偏低、创业孵化体系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是目前昆明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痛点和堵点。”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2021年,全市将把科技创新放在战略发展的首位,精心谋划、迎难而上、把握机遇、务求实效,开启“十四五”昆明科创发展新时代。市科技局将从集聚整合各类资源、推进省市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入手,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为核心、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目标、以提升昆明科技创新辐射能力为主线、以打通产业生态圈上下游链条为重点,形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昆明特色科技创新体系。(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未来可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回望昆明这几年的发展之路,这句话让我感触最深。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科技创新这个词过于抽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技术问世,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及其重要性。
在国家层面,“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的成功发射,助力我国在科学探测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在省市层面,“业内首个”“行业领先”等系列技术的研发,拉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5G技术、VR/AR技术等让人们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尽赏天下景,科技不仅改变了生活,更提高了生活品质。
以昆明的发展为例,曾几何时,提到昆明,大多数人想到的仅是四季如春的气候。近年来,昆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广聚各类创新人才,科技企业应运而生、科研中心平地而起。昆明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创新成为城市亮点。
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为国内外硫磷化工、有色冶炼等行业提供高端泵类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其高端石油化工泵等以国代进,填补了国内空白;位于昆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轻量化商用柴油发动机,在昆明、无锡等地建立了技术中心,不断攀登发动机领域技术制高点……昆明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引人注目。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当前,科技创新被提到新的高度,有了这一动力引擎,城市发展更有底气。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将焕发新的活力,全民创新的氛围也将日益浓厚,因创新而变的昆明,也将因创新而闻名,这一天,尤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