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链主项目集聚 1800个亿元项目为湖北蓄势赋能
2022-04-30
锚定目标不松劲、合力攻坚再出发。4月27日,省委、省政府在襄阳举行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本次共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00个、总投资118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13亿元。
项目呈现三大特点
投资规模大——百亿元以上项目21个、50亿元以上项目44个,有4个市州投资总额过千亿元。开工项目个数靠前的是武汉、襄阳、宜昌、黄冈和荆门。
项目质量高——70%的项目和投资都集中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有力推动我省产业加速升级、动能加快转换。
黄石新兴管业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以研发全球最宽DN3000球墨铸铁管产品为引领,力争成为国内球墨铸铁管产品规格最大、品种最全的专业化特殊管生产基地。随州市的湖北采宏新能源产业项目,新建“源网荷储”全国零碳示范工业园,布局绿氢产业链。仙桃市的杜湖街道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投资40亿元,生产高铁动车组碳滑板、新能源汽车用复合材料等。
发展后劲足——聚集了一大批“一产带多产”的链主项目,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好,将有力促进延链补链、稳链强链。
十堰市远景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将建设20GWh智能电池产业园,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电芯、模组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制造,有助于十堰市汽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以绿色能源为支撑,统筹汽车设计、制造、运营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条,打造零碳汽车出口基地。
从细分领域看,涉及城市更新类项目211个,总投资1008亿元。流域综合治理类项目25个,总投资435亿元。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必将为我省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筑牢坚实支撑。
加强精准调度奋力冲刺“双过半”
湖北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喜讯频传:汉江雅口航运枢纽两台发电机组顺利通过并网安评,G347武汉新洲段改建工程项目冲刺9月底通车……一季度,我省共完成交通投资284.2亿元,同比增长22.6%,超过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今年来,我省全力推动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延续去年以来良好态势,1—3月同比增长20%,顺利实现“开门红”。在建亿元以上项目6966个,个数同比增长22.2%,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4%;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3个,个数同比增长178.6%,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2.4%。
当前,我省投资呈现支撑更加均衡、结构不断优化、基建投资回暖等特点。一季度,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三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合计占全省投资总量的76.6%,拉动投资增长15.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6.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3%。
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良好态势,离不开精准的调度。
我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投资政策全面靠前发力。省预算内投资快拨快用,一季度已将84.7%的资金直接拨付到具体项目所在市县的财政专户,创历史最快进度;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09.3亿元,其中专项债券625.3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成功发行汉孝高速公路、嘉通高速公路项目。全省批准建设用地13.1万亩,同比增长86.5%。
省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强精准调度,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帮扶活动,强化土地、资金、用能等各类要素保障,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保、流域治理等重点领域,抓紧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好项目,培育和巩固新的增长点,全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奋力冲刺“双过半”。( 廖志慧 向瑞)
相关阅读:
开工200个亿元项目,总投资2086.9亿元——
武汉:迎着新风口“加速跑”
4月26日,武汉东湖高新区,TCL华星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扩产项目主厂房鸟瞰。 该项目为TCL华星t3产线的扩产项目。随着TCL华星与三星、小米等头部品牌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化,面板需求不断增加,TCL华星新增投资150亿元对t3项目建设扩产。扩产项目主厂房已提前封顶,预计2023年6月实现量产。 (魏铼 摄)
4月27日,武汉市集中开工200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2086.9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数占比过半,投资额占比高达78%。
“从数字经济到新能源汽车,从天河机场三跑道到公共卫生补短板,这些项目呈现出产业能级高、引领作用强、民生保障实的特点。”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将有力助推武汉产业加速升级、动能加速转化。
新风口:小米在光谷再布局
中国光谷,小米武汉总部往南直线距离4.2公里,小米武汉科技园开工建设。
这是继2019年底小米武汉总部投用后,小米在光谷的又一重大布局。
小米武汉总部总经理周茂华介绍,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5.7万平方米,是以研发、产业园区和智能制造为主的超大研发中心。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在江夏区,金口街唯势智慧供应链武汉总部项目开工,计划总投资6亿元。
协同创新,持续拓展融合应用场景。在武昌区,中科院—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项目开工,打造卓越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国家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武汉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打造小米科技园等5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新赛道:新能源车产业链齐聚武汉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镇,武汉在新能源汽车新赛道上再落一子——总投资73亿元的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开工。
在江夏,上汽通用投资45.74亿元,启动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别克车型技术改造,上汽通用武汉工厂将实现电动车纲领产品与原有车型共线生产。
整车企业动作不断,电池等配套企业也争相集聚武汉。
在黄陂区,比亚迪投资100亿元打造电池生产线,年产能30GWh,目标指向华中地区最大的刀片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袁圆认为,武汉二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中,实体经济投资依然亮眼,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投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既有对传统优势产业链的优化提升,也有对新兴产业的积极布局。
新跑道:客货“双枢纽”更强健
机场跑道的多少,是决定飞机起降架次的关键要素。
4月27日,时隔6年后,武汉天河机场再次开启“新跑道”——第三跑道开工。
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工程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目标设计,总投资30.8亿元,包括新建一条长3200米、宽45米的跑道等。
天河机场是我省唯一的客运枢纽机场,是湖北的空中门户和“一带一路”重要空中节点。今年6月,作为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即将开航。
“客货双枢纽,共舞新支点”,亟需天河机场“增肌壮骨”。建设第三跑道,是着眼长远,提升武汉天河机场枢纽地位,与鄂州花湖机场一道建成客货“双枢纽”的重要举措。
“此次新开工的项目中,连接武汉和鄂州的高新八路等项目有54个。”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批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和完善城市功能项目开工,将有力增强“一主引领”发展承载力和和辐射力。( 严运涛 周钢 吴宝申)
相关阅读:
两大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开工
宜昌化工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升级
4月27日,全省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宜昌有198个重大开工项目,总投资1853亿元。其中,山东海科、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投资的两个百亿元项目,将进一步助推宜昌绿色化工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升级。
据悉,山东海科电解液溶剂及添加液项目位于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占地1010亩,主要产品为电解液溶剂、添加剂等。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由山东海科新源材料公司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预计2022年底建成投产后,可年产电解液溶剂25万吨、电解液添加剂1.27万吨,实现年产值120亿元。
宜昌兴发集团硅基新材料项目位于猇亭区兴发新材料产业园,占地1200亩,由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规划投资112亿元建设。硅基新材料产业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5亿元。
今年一季度,宜昌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6个,其中百亿元项目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26个,其中百亿元项目5个。高铁生态城、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当枝松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拉开建设序幕,总投资达1936亿元。沿江高铁、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江南成品油翻坝管道、呼北高速鄂湘界段、宜来高速等多个重大交通项目正全力抢工期,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3%。 (金凌云、张洪)
相关阅读:
磷酸铁锂企业纷纷落户襄阳
4月27日,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在襄阳市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产业园一期总投资100亿元,建设30GW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零部件项目。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碳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一系列独特优点。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59.59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81.69GWh,市场占比51.2%,已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第一大技术路线。近年,磷酸铁锂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1月,碳酸锂价格为3.7万元/吨,今年4月,已涨到16万元/吨。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投资85亿元的川发龙蟒磷酸铁全产业链项目、投资50亿元的中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龙佰集团磷酸铁锂和钛产业链项目先后与襄阳签约,并顺利开工建设。4月8日,上市公司龙蟠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与襄阳市襄城区政府签订《投资合同书》,在襄城区建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投资金额19亿元。
为何磷酸铁锂企业青睐襄阳?襄阳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张晓辉介绍,襄阳磷矿资源丰富。经查明,所辖保康县拥有磷矿资源量248823万吨,其中未利用磷矿资源量210942万吨。襄阳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车外壳到电机到轮毂,均可提供,唯一缺口是新能源电池。解决电池问题,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随时可在襄阳开造整车。磷酸铁锂企业纷纷选择襄阳,可为该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补上重要一环。 (陈鹏、辜昌玉、王涵)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