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
2021-09-2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前些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由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愈发复杂多变,贸易纠纷和经济壁垒开始频繁阻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其中融资问题成为制约企业业务拓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对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妥善解决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一、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
当前,国际工程市场现汇项目逐渐减少,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国内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一大瓶颈,并严重限制了企业对外业务持续向好发展的态势。同时,国际经济发展一体化与区域不平衡化共存,逆全球化思潮蔓延,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存在,加之项目所处国别在政治、经济、文化、项目规模、操作方式及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也不尽相同。如何解决融资难题,成为当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一)对项目开发的融资理念认识不足
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的统计数据,我国在2017年实现了近1685.9亿美元的对外工程承包额,其中信贷与融资项目金额达500多亿美元,占对外工程承包总额近三分之一,而且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通过市场调研得知,部分企业已签约却未履约的项目每年均有发生,除去业主的主观原因外,其中大部分未履约项目都是因为项目资金不足且没能成功解决融资问题而导致项目最终搁浅。这些项目中有很多都是自身经济性和社会性条件十分优异的项目,只是由于项目的参与方对于项目开发的融资理念认识不足造成项目未能成功执行,非常令人惋惜。因此,重视并加强海外工程项目的融资工作,将有利于促成海外项目的成功开发与顺利落地。
在传统的项目运作理念中,普遍认为项目的业主应负责筹措资金,承包商等业主资金到位后才开展工作。这种理念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既不合时宜也不够科学,业主与承包商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应是一个互助共赢的整体:业主应充分调动承包商的积极性,利用承包商母国所具备的资金优势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承包商应主动掌控项目运作节奏,以自身的资金优势作为筹码,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对于一个好的项目而言,资金短缺绝不是阻碍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只要项目参与方具备正确的融资理念,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获取渠道和方式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掌握,就能迅速有效地控制项目开发与执行节奏,进而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实现多方共赢。
(二)对金融扶持政策认识不足
笔者认为,对于金融扶持政策的充分认识和利用能够促进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融资问题的顺利解决。一些国内企业由于对项目所在国以及母国的相关金融政策缺乏了解,导致当项目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持续推进时不能合理评估融资的可行性,过高地预估项目的难度和风险,从而错失大好时机,并造成前期投入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的白白浪费。世界各国为了促进自身经济的整体发展,大多会支持其国内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东道国政府也会支持本国企业进行资金引进,并且会出台配套的融资扶持政策,国内企业在开展国际业务前必须首先对相关金融扶持政策做全面翔实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融资扶持政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往往较强,所以企业在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过程中应时刻密切关注项目所在国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信息发布,及时跟踪和掌握重要政策信息,并获得权威准确的解读,从而将金融扶持政策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利益。
(三)缺乏专业的融资人才储备
海外工程承包的融资操作离不开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融资人才。这些融资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企业自身的业务特性,还需要熟知各类金融政策和法规,并具备超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普遍缺乏具有专业素质能力和国际工程项目融资经验的融资团队,通常都是由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具备一定项目经验的项目经理来充当融资团队的成员,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大多体量较大、工期较长,融资问题十分复杂,不同融资机构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政策不尽相同,非金融专业人员很难精准把握和正确判断。同时,由于专业能力的不足或缺失会导致企业与融资相关部门的沟通不畅,造成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融资规划与融资机构的认知产生偏差,最终影响项目融资的经济收益,甚至造成融资失败。因此,要有效解决融资难题,企业储备专业的融资人才非常重要且必要。企业如果无法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在遇到融资问题时应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进行咨询,以确保融资工作的有效性。
(四)融资经验不足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真正实施成功的海外工程承包融资项目往往数量有限,尽管可以对成功项目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但是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有些经验的参考价值十分有限,甚至还可能会限制企业融资思路的开拓与创新,所以融资经验的不足也是各海外工程承包企业不可忽视的短板。
《中国海外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对中国近30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5%的企业有过利用外资金融机构的经验,而利用外资金融机构的程度正是企业融资能力具备较高水平的具体表现,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相关企业对于融资手段、融资渠道的开发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融资问题时的应对措施
解决企业对外工程承包所面临的融资问题,首先要加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建设,整合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做好融资可行性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解决海外项目融资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加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建设
企业拓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商务实力外,还要重视融资能力的建设,树立科学的融资理念,及时全面掌握融资扶持政策,充分了解融资资源、渠道、手段和具体的实操方法。当然,融资能力并不是某一个人的能力体现,一个融资项目的成功运作需要企业合理优化整合内外部资源,这种资源整合能力也是融资能力建设的一部分,包括对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解读和运用、熟练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科学合理地进行融资可行性分析、高效顺畅地与相关金融机构沟通以及精确地执行融资方案等。
(二)充分了解和利用融资扶持政策
为了给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提供有效支持,国家通常会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在信贷、保险、外汇收付等方面获得必要的支持。对于金融机构的利用程度是企业融资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企业而言,签署对外工程承包合同仅是项目的开始,只有项目资金到位并及时收付后,才能真正实现经营收入。
在已签合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要积极向业主表达可以协助其解决融资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如果企业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必然会在项目投标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可以凭借融资优势将投标项目转变为议标项目,不但增强了企业对项目的掌控能力,也有利于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当然,在融资问题磋商阶段,企业务必要与项目所属国家和区域的财政、商务、信贷、保险、外汇管理等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必要时可聘请专业的融资咨询服务团队,确保对项目融资规划形成准确合理的判断,通过充分利用融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加企业的项目收益。
(三)科学合理地制订融资可行性分析和策划
在项目融资策划阶段,要进行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1.融资可行性分析
国别风险分析是融资可行性分析的关键内容,涉及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法律、环保、国际关系等内容,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融资规划的制订与执行。因此,对于国别风险较高的国家,金融机构往往很难提出条件优越的融资产品和服务,甚至会直接拒绝合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在国别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就必须借助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进行决策判断。目前,国内常见的可以提供国别风险分析服务的机构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国际上常见的评级机构有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等。
2.担保条件分析
担保条件的分析是融资可行性分析另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效的担保是成功获得融资的必要条件。通常情况下,主权担保是海外工程承包融资项目最为高效的担保形式,是项目所在国直接以国家主权信用为本国债务人提供还款担保,向债权机构承诺,如债务人无法按时履行偿付义务,将以国家财政提供贷款本息的偿付,因此主权担保是主权国家以其政府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并将其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是一国能够提供的最高信用级别的担保形式。除此以外,还有金融机构担保、商业担保、质押担保等形式。不同担保形式的选择一方面需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融资机构的具体要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3.项目可执行性分析
项目本身的可执行性直接影响着融资的收益和成败。项目本身的可执行性包括合规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生态环境可行性、法律法规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整体而言,项目本身应该是优势项目,合乎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技术上不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如果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环保、法律、技术等问题不能按期完工,或者完工后不能实现收益,则将很难保证承包商前期的融资成本能够顺利收回,甚至会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融资可行性分析和策划的制订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烦琐的工作,每一个海外工程承包项目都可能会面临新的问题,每一项的融资条件都可能会影响项目最终的成败,因此,企业在开展融资项目前务必要首先做好调研、分析和策划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但要想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并持续盈利,就必须要具备强大的项目融资能力。基于此,国内企业应正视当前自身所面临的融资经验不足这一事实,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审慎分析并补足在融资能力上的欠缺,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作者: 张 雷
作者单位: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